首页 > 诗文 > 元好问的诗 > 论诗三十首·二十七

论诗三十首·二十七

[金朝]:元好问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论诗三十首·二十七鉴赏

  这首诗回顾了宋诗的发展,批评苏黄后学抛弃欧、梅关注现实、平易自然的诗。宋太祖到仁宗(960-1063)约100年时间里,文坛上总的倾向是承袭晚唐余,内容单薄,文华靡。尤以取法李商隐的西昆体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专门模仿李诗的艺术外貌,只注重音节铿锵,辞采精丽,又喜用典故,力图表现才学工力。这种诗一直到北宋中的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人从理论到实践上继韩柳提倡古文进行诗文革新才得以扭转。因此元好问称“百年才觉古回”。“元祐诸人”指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诗人(其诗歌成就及流弊参看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六首)。“金陵”是指王安石,王安石也是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公之治经尤尚解字,末流务为新奇,浸成穿凿。朝廷患之。诏学者兼用旧传注,·····于是学者皆变所学,至于著书以诋公之学者,且讳称公门人。”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王安石的一些著作被朝廷禁止,不少门人亦讳言是其门人,所以元好问说“讳学金陵犹有说”。但是苏黄后学、江西诗派不注重思想内容,一味求奇求变,连欧阳修、梅尧臣都废而不学,元好问责问批评了这种气。

元好问简介

唐代·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 元好问的诗(549篇)

猜你喜欢

恭挽神宗皇帝二首 其二

宋代毕仲游

北极回天象,西陵法帝居。松门黄道直,帐殿紫宸虚。

宴罢千秋节,哀缠六尺舆。御诗兼手诏,新见睿思书。

过韩氏庄登小阁 其二

宋代释道潜

玉秀兰芬好弟昆,时来挟册视田园。囷场古木千章合,彷佛秦人避世村。

用五河县孙驿丞行简秋凉感怀诗韵 其六

明代郑真

水郭人家处处幽,太平久已息边筹。箜篌曲奏虹桥月,刁斗声传雉堞秋。

展席恍惊珠露滴,据床遥指玉绳流。封书欲寄南飞雁,翠竹窗西人正愁。

屏翁领诸孙小集亦龙弟野亭君玉即席有诗次韵

宋代戴炳

结屋新亭好,登临雅兴长。心融八窗白,尘隔九衢黄。

泛菊金英碎,尝粳玉颗香。更期梅着蕊,来赏小春光。

乙卯十九首 其十一

范景文

减俸劝施收几斛,沟中或可存遗骨。青州富守亦何人,苦口属告我良牧。

塞上读霞海篇寄管涔子

明代林大春

当代推词伯,如公思独玄。明霞归远渚,孤月出高天。

鲁壁存经旧,汉宫作赋先。苍茫辞阙下,洒落向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