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台痛哭的成语故事


西台痛哭

拼音xī tái tòng kū

基本解释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出处柳弃疾《怀人诗》之四:“西台痛哭谢晞发,眢井沉书郑亿翁。”


西台痛哭的典故

宋朝末年,爱国将领文天祥抗元失败后被害在西台。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上西台缅怀与祭奠文天祥,痛哭流涕,并作挽词《登西台恸哭记》记述其事,抒发亡国之痛及对文天祥的崇拜之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西台痛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开门见山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不正之风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用心竭力 明·无名氏《破天阵》:“如今圣人招贤纳士,豁达大度,正用你股肱之臣,则要你用心竭力也。”
见多识广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防患于未然 《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陈言务去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胆寒发竖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同心合力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心急如焚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