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报国的成语故事

拼音juān qū bào guó
基本解释捐躯:舍弃生命。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
出处《元史 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捐躯报国的典故
金章宗时期,元帅高琪推荐王戢任副统军,镇守涿鹿关,元太祖成吉思汗率军南下,在涿鹿激战三天,终于抓住了王戢。王戢昂然说自己深受金主恩惠,发誓捐躯报国,为主殉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成吉思汗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放了他。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捐躯报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盈科后进 | 《孟子·离娄下》:“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
国中之国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
晕头转向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
翩翩起舞 | 唐 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
犀牛望月 | 《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
材轻德薄 |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
平淡无奇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听起安老爷这几句话,说得也平淡无奇。” |
极重不反 | 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 |
薄暮冥冥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雨散风流 | 清·方文《送钱而介归携李》诗:“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独多……可怜一别十三载,雨散风流竟安在。” |